來到嘉義,別只忙碌於打卡美食清單,試著走進巷弄間,你會發現嘉義與眾不同。這回參加由嘉義市商圈文化促進協會所舉辦的走讀二通商圈之旅,從熱鬧的文化路、轉進中正路舊街巷弄,一路發現藏身市區多年的老靈魂,歷史悠久的嘉義針車行、乾興鞋行,知名的林聰明砂鍋魚頭、金和泰堅果行,在西門交誼創新所喝杯消暑的一銀仙草,最後來到嘉義舊監獄旁的宿舍群,進行一場阿里山茶品味之旅,一趟結合導覽、老建築與在地文化特色之旅,不只「看見嘉義」,更是讓你「讀懂嘉義」。
二通街區走讀導覽 商圈的變與不變
嘉義二通在哪裡?
二通,不是嘉義最熱鬧的街道,也不是主要幹道,卻是承載城市記憶,蘊含許多故事的一條街道。
以中正路為首延伸周邊街道,形成的二通商圈,新舊交織,寫著過去,也規劃未來。這裡曾聚集過無數老字號店家、戲院與商行,見證過嘉義的繁華與變遷。如今,數十年的老店舖依舊在街邊繼續述說的故事,返鄉青年開設的咖啡館、選物店為老街注入新生命。
位於文化路上的嘉義郵局,郵政業務功能早已功臣身退,現以文化資產的新身分佇立在街頭,目前正在進行整修工程,外觀以土黃色為基調,逐漸重回日據時代的經典模樣,獨特的水平線條、圓弧形的牆體,都讓人為之一亮,很期待整修完成後的模樣。
亮點1:關廂境廟
關廂境廟位於中央第二市場內,主要是供奉福德正神及關聖帝君等文武財神,是嘉義百年歷史的財神古廟,是當地的信仰中心。
特別一提的是,2樓門神是已故彩繪名師潘麗水真跡,雖然經過修復,但門神神采威嚴依舊,到訪時不妨仔細關注一下。
▲關廂境廟廟口上方懸吊的福祿壽香環,時下罕見;參拜完,別忘了摸摸神案桌上「檜發財元寶」,沾沾財氣。
轉角間的船長饅頭店,2顆只要5元,是在地人才會知道的好味道。事實上,當天早上我才經過這裡,但是卻沒注意到,別看店家沒什麼人潮,其實是早都預訂好的,如拇指般大的饅頭,隨著咀嚼有著淡淡的黑糖香氣,是適合解饞的小點心。
不遠處的興義發記玩具店,是間歷史悠久的玩具店,據說店裡玩具琳琅滿目,從古早的彈珠童玩,到時下流行的模型應有盡有,走讀這天恰好遇上公休,但已被我偷偷記下來,日後有機會再訪。

亮點2:嘉義針車行
小時候家裡都會有一台針車(縫紉機),雖然針車已經越來越少人使用,但是嘉義針車行依舊繼續提供著維修服務,讓老針車可以重獲新生。
嘉義針車行1944年開業,至今已逾80年,已傳承到第5代經營。走進店裡,兩旁陳列不同年代、各式各樣的針車,也有針車零組件介紹,從早期單一功能的針車,到可縫紉多種花樣,每台針車乘載不同歲月與故事,可說是小小紡織史。
▲現場還有舊時的踩踏縫紉機(右)可以體驗。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台踩踏針車,似乎還可以聽到當時喀拉阿拉的聲音,真的是滿滿回憶。
▲牌樓上登載四位數字電話號碼,透露嘉義針車行在中正路的歷史。
亮點3:乾興鞋行
乾興鞋行門口陳列一整排的鞋盒,上面「中國強」三個字,讓我們停下了腳步。這間低調卻充滿記憶的鞋行,創立超過半世紀,見證了嘉義城區的歲月流轉,也陪伴過無數人的青春生活。
人人都有一雙帆布鞋,但在60~70年代的朋友裡,少不了「中國強」,這個從代工到自創品牌的MIT台灣鞋,主打舒適耐穿,厚實的鞋墊上還寫著「不濕不臭」,時至今日,中國強雖沒有其他歐美品牌的名聲響亮,但耐走耐看的品質也有一群忠實愛好者。
▲乾興鞋行樸實的店面擺滿一雙雙帆布鞋。
亮點4:林聰明砂鍋魚頭
沿著中正路繼續往前走,穿過文化路,是知名的「林聰明砂鍋魚頭」,儘管是下午時分,依舊人潮滿滿;與緊鄰的豆漿豆花、白醋涼麵、咖啡,儼然成了嘉義具代表性的美食據點。
亮點5:金和泰堅果專賣店
距離林聰明砂鍋魚頭不遠處的金和泰,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五穀堅果專賣店,走進店裡,店員熱情的招待一杯飲品,剛好為炎熱的夏日午後消消暑。小小的店面兩旁擺滿各類五穀雜糧、蜜餞、南北乾貨、調味料,上百種商品宛如小型迪化街。
這裡的堅果堅持從選料到烘焙、包裝全程不假他人之手,且嚴選最高品質的堅果,進行10至16小時的低溫多段式烘焙,保留堅果的完整營養,如果有興趣,店家也會大方提供試吃。
▲ 各式各樣的南北乾貨。
▲各式調味料。其中嘉義特產桂香醋是不少餐廳主廚的愛用調味料,這裡也有銷售。
亮點6:西門交誼創新所
由中正路、光華路與興中街交會的六岔路口,見證著過往嘉義繁華的面貌。原有的興中派出所,是古諸羅城的西門位置,現已改為西門交誼創新所,作為一個地方創生基地,未來將會舉辦不同的展覽及交流活動,進一步活絡嘉義。
在這裡,在商圈導覽的安排下,我們享用了沁涼的一銀仙草,瞬間暑氣全消。
即日起到10月31日止,西門交誼創新所正舉辦「二通圈什麼」展覽,內容串聯二通店家故事,如果想更了解二通商圈,可以先來這裡做做功課。
▲西門交誼創新所設有一面紅圈圈牆,這是現正舉辦二通圈生活的合作店家,只要拿著圈圈前往店家,可享折扣/加值優惠。
「夏荷氲韻」品味茶香文化體驗 找回生活慢時光
來到嘉義,怎麼能不喝上一杯好茶再離開?雖說茶葉種在阿里山上,但茶文化卻是從嘉義深耕發芽,這裡有著全台灣密度最高的茶行,茶香與人文,早已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這回參加「夏荷氲韻品味茶香文化」,在主理人林莉姍與茶師團隊的引導下,知樂堂古琴大師洪若虛的古琴樂聲陪伴下,展開一場嘉義特有的慢文化體驗。
品茶體驗文化的地點就位於嘉義舊監獄旁的宿舍群,一個我從未踏足過的靜謐角落。
受惠於阿里山的地理條件,嘉義不僅是茶鄉,也是木都,全市約有6000多棟的日式建築,為了改善老屋使用率,近年來在市府的地方創生輔導下,旅多老屋被重新活化,有了新面貌。這次的茶席體驗場域,便是將歷史建築蛻變為文化傳承空間。
茶席體驗中,我們一共喝了三種不同的茶,茶師以細膩優雅的手勢與輕聲細語,帶領我們進入一段段茶的旅程。讓我不自覺也靜下心來,只想專注當下。
首先是迎賓的阿里山白茶。白茶保留了茶葉原始的葉片型態,茶湯清澈,清新淡雅,彷彿是山林的第一縷晨霧。
第二款阿里山烏龍茶,品茶過程中,茶師還會依據時節設計不同的主題,這回特別以蓮花入茶,讓醇厚的烏龍茶多了幾分幽香與靈氣,令人回味無窮。
最後以阿里山紅茶結尾,茶湯甘潤飽滿,帶有天然果香,為茶席留下深刻餘韻。
茶席最後還會搭配茶點,順滑的綠豆糕藏著酸甜的蔓越莓,綿密Q彈的紅豆糕清甜爽口,與茶香相得益彰,恰如其分地為整場品茗體驗畫下完美句點。
▲品茶體驗在知樂堂琴齋古琴大師洪若虛老師的悠揚樂聲中度過。
茶,要慢慢喝;生活,也該細細品味;嘉義,這座城市亦然,需要時間慢慢挖掘,你會發現,越走進去,越能發現它的趣味;越認識,越能感受到它的文化深度。
除了這次的走讀二通、品味茶香之旅外,嘉義市商圈文化促進協會也有推出歷史導覽、手作體驗等課程,詳情可以逕行洽詢。
嘉義市商圈文化促進協會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ayigogogo

✍️【旅途筆記】
小時候總聽人說,嘉義是文化沙漠;透過這次商圈導覽,卻覺得嘉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
步行在二通巷弄間,一目一景,那些看似日常的生活,實則彌足珍貴;現在很夯的老屋新生、地方創生,是嘉義深藏不漏的魅力
從來沒有想過會用觀光客的視角去探索一個從小生長的城市,是熟悉又陌生,卻也充滿新鮮感 … 唯一不變的,是嘉義那份令人舒適的節奏感
---旅程,未完待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