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鶯歌|風清堂小陶房體驗工房,茶具彩繪、品茶泡茶,玩出陶瓷新文化

鶯歌小陶房




泡茶、喝茶,但你品對茶了嗎?去日本都會學習茶道文化,可是在台灣喝茶,卻總是一把茶葉倒入馬克杯,加入熱水就完事,喝的是一種習慣,一個方便。來到鶯歌小陶房,才知道原來同樣的茶葉、同樣的步驟、同樣的水溫,泡出來的茶,口感竟然會差異甚大。

距離鶯歌老街不遠距離的小陶房,是風清堂的新創品牌,以體驗工房為主,提供親子陶藝體驗DIY活動,可以彩繪獨一無二的陶瓷茶具,還請來專業老師教你如何泡茶、品茶。

 

▍茶藝課程

雖然從小就跟著長輩喝茶,但卻不知道原來泡茶也有很多眉眉角角。完整的一套茶具包括茶巾、茶則、茶壺、茶海(公道杯)、茶杯、茶罐、茶托。專業的茶藝老師會從事前茶具準備、溫杯、茶葉、沖泡、倒最後的清洗茶具、整理,一一說明。一整套流程下來,才發現一杯回甘香醇的茶,不簡單。

這天體驗了兩種茶,一種是碧螺春、一種是蜜香紅茶。泡茶如果泡得好,就可以品嘗到茶葉原有的風味,比如這天泡的碧螺春就會呈現出綠豆仁、甘草、海苔、糖炒栗子的香氣。

很多人都會以為泡茶的第一步驟要先洗茶,但其實這是視茶葉而定,因為通常第一泡茶是營養元素最豐富的茶,如果沖洗倒掉,就等於把茶葉的維生素也倒掉了。茶葉的多寡與水的比例、時間長短怎麼拿捏,也是泡茶很重要的一環,通常泡久了就會抓到比例。這天老師介紹了最基本的準則,以條索狀的茶葉而言,大約是茶壺的一半,90度的水添加到9分滿,時間則依沖泡的次數而有所不同,第一次為50秒,第二次為30秒,第三次為50秒,隨著沖泡次數而增加時間。

當然這都只是個大概念,還是可以依照自己喜好的口味調整。泡好的茶可以先倒入茶海,如果過於苦澀,可以在第二泡時調整時間,再倒入茶海內調整。

 

▲泡茶也是一個靜心的過程,仔細的觀察茶葉、茶湯,就可以泡出好喝的茶。

 

說的也妙,不論是紅茶、綠茶,我的第一泡茶都偏澀,可能是時間太久,但一旁夥伴的茶有的是甘醇,有的真的喝得出碧螺春的綠豆仁香、紅茶的蜜香。



彩繪DIY

來到鶯歌怎麼可以不做個自己的陶瓷器皿。不同於大部分以拉坏DIY為主的活動,小陶房提供更簡單、且輕鬆上手的轉印彩繪活動,製作完成後還會燒製上釉,最後可以帶走一組茶具,含有茶壺、茶海、及兩個小茶杯。

 

操作方式很簡單,只要將貼紙先泡水10秒鐘左右,就可以貼在茶具上,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。就連自覺手拙的我,也可以輕鬆上手。原本想說純白的也很美,但想不到貼上去之後,又是不同風格,期待燒製完成,收到成品的樣子。

 

小陶房會提供基本的轉印圖案,有花草、動物,進行轉印前也會介紹動、植物名稱,日後也會推出更多其他不同的造型圖案。

 

▲收到成品的時候,意外覺得還不錯。

 

體驗工房旁就是風清堂燒窯工廠,主要是以批發為主,從一開始的選土、塑形、燒坯、噴釉、燒製,甚至是瓦斯窯場,這裡都看得到,每個步驟又有各自工夫。

 

風清堂是鶯歌的陶瓷製造工廠,早期以日用及藝術陶瓷銷售為主,後來開始生產陶瓷茶具,現又成立創作工房,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陶瓷產業及運用。

小陶房雖然屬鶯歌老街的末端,距離最熱鬧的老街中心步行約5-10分鐘,也不算太遠;開車過來附近有停車場,方便停車。

 

鶯歌的陶瓷工藝已經超過200年歷史,是台灣最知名的陶瓷小鎮,儘管現在已不見家家燒窯的榮景,但如果仔細走一趟老街的陶瓷店家,會發現很多具創意又美觀的陶瓷器具;隨著第二代、第三代的接手,傳統的窯場也有了新的面貌,更多的可能性,也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。

小陶房課程簡單易懂,不定期開設「陶藝、彩繪、茶藝」等三大類課程,開課時間除了在粉絲團公佈之外,只要人數足夠也可以自行像小陶房預約體驗活動。

來到陶瓷小鎮-鶯歌,如果只逛個老街、吃個美食,拍個紀念寫真,就太可惜了。

小陶房:FB

地點:新北市鶯歌區鶯桃路69-1號

風清堂官網:http://www.twjunton.com/

小陶房官網:http://juntontw69.com/